发布日期:2024-12-11 01:55 点击次数:72
这段婚姻的离婚风波,简直是一出“离婚三年,瓜未完”的经典剧集——每一次新一季的剧情都令人咋舌、泪目,高潮迭起,牵动心弦。
这一幕着实令人唏嘘。年已 90 岁高龄的杨少华,体重仅仅 83 斤,手中攥着几张钞票给舞狮队打赏,眼神中已没了往日的精气神。此前,他还躺在病床上,虚弱不堪,如今却被拉出来充当人形广告牌。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攀升,受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低迷,尤其是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影响,地方政府债券付息压力逐步加大,但整体安全可控。
10月29日,财政部披露今年9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截至今年9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增至约44.74万亿元。今年前9个月,地方政府债券支付利息约1.04万亿元,这是前三季度地方债利息支出首次突破1万亿元。
地方政府偿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本金,另一部分则是利息。近年来,到期政府债券本金高达两三万亿元,但由于偿债资金八成以上来自“借新还旧”,地方实际拿出真金白银偿还压力相对较小。但地方政府债券利息不被允许“借新还旧”,必须地方财政掏出真金白银来偿还,因此利息支出更能反映地方偿债压力。
比如,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偿还本金约2.7万亿元,其中发行再融资债券偿(即借新还旧)还本金约2.3万亿元,占到期偿债本金比例约85%。而前三季度安排财政资金等偿还本金约0.4万亿元,这明显低于同期超1万亿元的偿债利息支出。
而衡量利息支出压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观察利息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10%是一个重要指标。
比如,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中称,市县政府年度一般债务付息支出超过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的,或者专项债务付息支出超过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的,债务管理领导小组或债务应急领导小组必须启动财政重整计划。
地方政府债务付息支出细分为一般债务付息支出和专项债务付息支出,不过两个细分数据官方并未公布,且实践中一些地方也是统筹各类财政资源来偿还利息,因此可以将地方债务付息支出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之和(下称“广义财政支出”)对比,来观察地方付息压力。这一占比越大,说明付息压力越大,其中10%是一个约束性指标。
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支出约1.04万亿元,地方政府广义财政支出合计约23.11万亿元,前三季度利息支出占比约4.5%,这高于去年同期(约4.1%),显示今年以来地方付息压力有所上升。
如果以更为准确的年度指标来看,根据财政部数据,2020、2021年、2022年、2023年地方利息支出占地方广义财政支出比重分别约2.4%、2.9%、3.4%、3.7%。再结合今年前三季度地方利息支出占比约4.5%来观察,不难发现地方政府债券付息压力在不断上升。
当然,目前地方政府债券付息占比仍明显小于10%警戒线,这也显示地方政府偿还利息整体上安全可控。
上图来自天风证券研报(下同)
导致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支出压力逐步上升,一方面跟疫情以来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大幅攀升有关。比如疫情前的2019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21万亿元,但疫情之后为了稳经济,地方政府新增债券保持较大发行规模,叠加发行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务,截至今年三季度,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增至近45万亿元。
当然这一债务余额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风险总体安全可控,但也客观上使得地方偿还利息支出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受近年来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叠加此前大规模减税降费、房地产、土地市场低迷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这也制约了财政支出规模,客观上加大了地方政府债券偿还本金及利息压力。
不过,近些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平均利率逐步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利息支出压力。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利率为3.55%。截至今年9月末,这一平均利率降至3.12%,其中今年前三季度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为2.34%。
尽管目前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支出总体安全可控,但由于近年来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大幅攀升,而其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受土地市场低迷影响,卖地收入大幅下滑,专项债券利息支出压力相对较大。另外,利息支出压力具体到各地也有所不同。对于一些债务余额更大、收入受到冲击更大的地方,付息压力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利息支出仅针对上述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并不包括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近期财政部公开表示,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目前这一近年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政策细节,有待11月初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揭晓。
如果延续此前的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来置换隐性债务策略,那么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将大幅增加,地方显性债务还息压力会进一步增加。如果采取特别国债来置换隐性债务,不会增加地方债务余额,但特别国债本金及利息是否由地方偿还,则颇受关注。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陈益刊
相关阅读 中国仍有较大举债空间!专家热议适合国情的“警戒线”尽管接下来政府负债率会上调,但不代表财政或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发生变化
769 昨天 12:30 如何看待债务改革背景下“隐债置换”与“资金传导”?2024年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提到,未来地方化债资源将增加10万亿元,这将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提升政策腾挪空间,加速内循环,托底经济增速,从而提振市场信心。
29 11-11 10:35 12万亿化债方案如何影响银行“两张表”?贷款增速向下,资产质量向上整体意义积极。
697 11-10 21:28 别低估12万亿化债!财政发力才开始,明年更给力财政政策力度,不仅要看12万亿化债新政,也要看即将出台支持房地产等财政增量政策,更要看明年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
1403 11-10 16:32 一文读懂12万亿元化债新政 这七个问题很关键2028年底前14.3万亿元隐性债务化解方案出炉什么叫用杠杆炒股,其中12万亿元已有新的解决策略。
5056 11-09 08:03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