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倍配资炒股 站着说话:所有宣传发动机热效率超过42%的车企,都在忽悠人

发布日期:2024-10-05 14:22    点击次数:201

十倍配资炒股 站着说话:所有宣传发动机热效率超过42%的车企,都在忽悠人

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战略新兴业务继续发展迅速。乘用车座椅业务2024年上半年向客户交付座椅产品8.9万套,实现销售额8.97亿元,同比翻数倍增长(去年同期为1.0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亏损大幅收窄(去年同期为-0.61亿元),运营状况优于预期,同时更多高质量订单加速落地,公司已实现海外豪华车企、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国内传统高端合资车企、国内传统头部自主车企多样化客户布局,并成功由国内乘用车座椅供应商转型为全球乘用车座椅供应商;出风口业务快速增长,2024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额1.66亿元(去年同期约9,500万元);乘用车隐藏式门把手和车载冰箱在手订单持续积累,其中车载冰箱业务2024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额约2,200万元,首次开始贡献收入。

在这个热效率动不动就要冲破45%的时代,分辨谁真谁假就真的很重要。

过去两年,所有车企都卷起了“热效率”,这种技术类的话术很少被汽车圈外的人所了解,但因为中国品牌的“卷”,让很多人知道了热效率这个词汇。

之所以在之前有很多人不知道,是因为攻克热效率这件事儿,难度极其高。

混动也好、增程也好,本质上都属于内燃机,德系车、日系车、美系车发展了多年,都没有解决热效率低下的问题。

原因就是,解决热效率低下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通过“卷”就能解决的。

内燃机活塞式的工作形式,以及大量热浪费的本质,就注定了内燃机的热效率不会太高,另外在标定内燃机的时候,排量、性能、油耗、排放都是限制因素。

回头来看现在的自主品牌,热效率甚至已经超过了45%。

尤其是比亚迪在 秦L发布会上表示,自己的内燃机已经突破了45%的热效率,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据,但其实从“一排小字”来看,这种热效率只是在特定场景下才能实现的。

什么意思?

特定场景和日常使用场景,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使用方式,实验室里标定出来的热效率有超过46%的,但其实都没有意义。

某汽车集团工程师表示,实验室的标定热效率和装机热效率,差5%是有的。

一个是,实验室的热效率,是内燃机在最佳工作状态下的极限数据,持续时间可能只有10秒,这就是最大热效率。

另一个是,这种热效率是不挂载任何附件的,水泵、空调等附件,属于空机数据。

但事实上,如果投放在整车上正常使用,实验室上45%热效率的内燃机,能够达到40%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本质上来说,它还是一台发动机,目前全球顶尖的小排量发动机,热效率基本都在40%以内,比如说日产的VC-Turbo内燃机,装机热效率是39%,大众EA211 EVO的热效率也在这个数据徘徊。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是实际工作热效率,不是实验室数据。

当然,混动发动机的热效率的确会更高一些,因为混动发动机对动力的要求不高,毕竟有电机配合。

所以混动发动机都是呈现“细长”状态,缸径细、行程长,属于是牺牲动力换来的热效率。

但即便是如此,混动发动机的热效率也不可能突破内燃机的定律,毕竟还是活塞运动,且尤其是混动车辆在高速、馈电行驶时,内燃机的热效率其实非常低。

决定热效率的只有两个因素:

1、摩擦力,这种阻力造成的浪费非常严重,毕竟内燃机每分钟的转速能够达到几千转,四个活塞往复式的运动会造成大量的浪费。

2、热能丧失,在汽油燃烧的过程中有大量的能量会以热的方式发散出去,这是定律。

所以内燃机的热效率就无法做得很高,事实上过去20年有大量的工程师都想要把内燃机的热效率提升到40%以上,但都不可能,因为好的内燃机需要平衡。

NVH、可靠、动力都需要考虑,不能单纯的为了提升热效率而牺牲其它产品力,这样的内燃机投放到市场也会有大量的投诉产生。

电动化之后,内燃机的发展路线有了一些小小的变化,就是在加入电机之后,内燃机在电机的辅助之下,活塞行程更长,做工会更好,可以适当的提升做工能力。

但即便如此,热效率也只是得到了微弱的提升。

如果用数据表现,那就是一台内燃机装在车上跑起来之后,它的热效率就不可能超过40%,如果谁告诉你他的内燃机能达到42%乃至45%的热效率,那么只有一种可能。

他在拿你当猴耍十倍配资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