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0-05 14:11 点击次数:129
董事会认为向TIMCL配发时光娱乐国际新股份并与TIMCL成立合营企业将创造协同效应,符合公司及其股东整体利益。
划转资产为广州․粤海拾桂府项目的商业物业,位于中国广州市越秀区珠光路,该物业有效结合项目所处的区位特点,紧紧围绕“以教育业态为主的高端社区配套”的核心定位,引入特色主力商户及品牌商户,目前整体出租率约为78.8%。
世人都知道,战争毁了日本。
但很少人看到,战争也拯救了日本。
炮弹洗礼后的日本
1945年8月,2颗原子弹,把日本彻底打趴下,接受波茨坦公告,结束了从1930年代就开始的战争时代。
是战争,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崩溃的边缘,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在战争中灭亡自己,才能真正重生。
日本的战后重生,被认为是世界经济的一个奇迹,仅用10年时间,就从战争废墟中腾飞,迈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强国之位。
这股票上杠杆其间,不仅是因为美国的不断输血扶持,也得益于另一场战争——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
1945年8月,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率46万美军占领日本,开始了对日本为期7年的改造和重建。
起初,这些军队为了防止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复活,以及维持占领中的日本社会稳定。
后来,美苏冷战,亚洲革命风起云涌,美国重新定义其在日本驻军的战略计划。
1949年6月制定的《美国对亚洲政策》提出,由于中国的丢失,日本将不可避免地成为美国亚太地区最为重要的战略盟友。
1950年4月,杜勒斯推动美日媾和,麦克阿瑟也说,整个日本地区,必须被看作是一个潜在的美国机动防御基地,作为保护力量的美国,必须不受限制地保有其军事力量。
这就是美国在日本长期驻军的由来。
2个月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朝鲜战争爆发了。
朝鲜战争给暗淡无光的日本经济,带来绝好的机遇:
1,基地红利
美国派军到朝鲜作战,每天都消耗大量的军需物资,这些东西从美国直接空运过去不太现实,日本就成了生产基地。
日本是一个服从意识非常严谨的国家,一旦认定了新的主人,就会不遗余力地听从指挥。这让麦克阿瑟十分受用。
他曾为此得意地说:
“调兵去朝鲜,速度不可或缺。每一只船,每一架飞机,每一列火车,都被征用。如此迅速地走上作战前线的动员,我还从未见过。”
日本战略地位的重新拟定,在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下,让美国迅速看到了红利。
当时的美国驻日大使墨菲感叹:
“日本人以惊人的速度,把其列岛变成了一个大兵站。没有它,朝鲜战争就打不成。”
2.安全无虞
彼时日本,刚打完仗,完全战败,政治上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军事上也已被消灭了任何武装力量,所以,作为美国占领下的国度,是无需尽出兵义务的。
也就是说,战争虽然在自家门口打起来了,但自己却不需要死亡一兵一卒,不须承担任何风险,就可以安全无虞地大捞好处。
这是多少国家想都不敢想的美梦。
不但如此,随着战争的推进,美国越来越离不开日本,日本越来越离不开美国。
1951年9月4日,美日在旧金山签署《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正式提出“美国在日本本土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三军”。
且这些基地,未经美国允许,不得将其权利给予任何第三方国家。
反对日美安保条约漫画
3.经济大单
朝鲜战争给日本带来的经济大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据日本官方统计,从朝鲜战争爆发到1953年,美军的特需军需物资,累计达12.8亿美元。涉及相关产业,累计达23.8亿美元。
日本外汇储备,从战争爆发时的2.86亿美元,到战争结束的11.8亿美元,增长了4倍。
出口商品,战争爆发前,只有18.2%的出口商品输出到朝鲜,而到1953年,则达到63.5%。
日本女性为美军提供服务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六成以上的出口商品,都用于了朝鲜战场。
日本的70%的电力,80%的煤炭、90%的船舶和陆地交通,都在用于美军打朝鲜战争。
枪炮弹药、煤炭、钢材、毛毯、麻袋、干电池、棉布……这些军需物资,从日本民众手中,汇集到遍布日本列岛的2600个美国三军基地。
仅战争打响2个月后,日本就将3000枚反坦克地雷,送到了朝鲜战场。
此外,因此而产生的包括运输、仓库保管和电信行业,也给20万日本人带来了就业机会。
战争军需是其一,后勤保障和服务,是另外一大项。
我们知道,日本的汽车工业发达,这跟朝鲜战争也不无关系。
由于接受了美军要求为其生产大量军用卡车的订单,日本战后汽车工业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仅在1950年夏,一个月内,日本就为美军制造和修理军用卡车达6000多辆。
以此为基础,日本汽车工业很快恢复,到1961年,日本汽车产量,已经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五,1965超过法国居世界第四,1968超过西德居世界第二。
此外,还有日本劳务输出到朝鲜战场。
虽然不出兵,但有能当士兵使用的劳动力,同样可以上战场。
据统计,麦克阿瑟指挥仁川登陆时,47辆坦克登陆舰中,有30多艘是日本人驾驶的。
300万兵员、30万伤病员和70万吨物资的空运,也都是日本人在不遗余力地“贡献”。
4,戛然而止
可以说,没有日本,美国就打不起来朝鲜战争。
同样,朝鲜战争的发展,也决定了彼时日本经济的起落。
1953年3月5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突然逝世,党政军权力瞬间真空,国内政治格局迅速洗牌,对外战略也随之而变。
3月19日,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决定采取措施实现朝鲜停战。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1个月后,停战谈判在板门店举行。
板门店签署停战协议
朝鲜战争是日本经济的晴雨表,斯大林逝世的消息传到东京,东京股票市场出现了“斯大林暴跌”的巨大震动。
军需股价格平均下跌37日元,跌幅达10%。大家都预感到,军需物资不再需要,相关企业和订单,将不可避免地歇业,经济重新复归平静。
事实证明,战争经济确实不再火热。
不过,日本借战争之势,已经度过了恢复经济的艰难时刻,军需经济,把日本萧条气息一扫而光,为日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就是战争拯救日本的实实在在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