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0-05 15:24 点击次数:203
银宝山新董秘: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情况正常股票配资风险有多大,感谢您的关注!
星星科技董秘: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目前柔性屏业务正常开展中,部分零部件产品与您提及的公司仍有合作。感谢您的关注!
“我看你最近半年每天的走路步数都是将近一万步,你这是准备把鞋底磨穿吗?”
大约一年前,家住苏州的程序员王先生常常出现身体无力的情况,且视力也有些模糊,他担心身体问题,就到医院进行了全面的身体健康检查。
可没想到,竟然被确诊为二型糖尿病。医生建议王先生服用药物的同时,也要注意日常的饮食和锻炼,尽快将血糖降下来。刚开始,王先生尝试去跑步、游泳,但是对于平时锻炼量为“0”的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挑战,没办法坚持,并且有时因为加班的原因,很难到特定的场所进行锻炼。
他脑子一转,想出来一个妙招,每天下班步行走9000步,然后再乘坐地铁回家。
就这样坚持了半年多,周围朋友都佩服他有毅力。
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王先生的血糖终于保持在稳定的区间,之前身体出现的不适症状也几乎消失了。看到这,或许很多糖尿病患者会疑惑,走路真的可以起到降糖的作用吗?
同样是走路,为何58岁男子却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
患者自述:
我是周先生,今年58岁,与糖尿病的抗争已持续多年。从十年前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开始,我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诊时的恐惧逐渐转变为日常的自我管理:监控血糖、调整饮食、定期访问医生。尽管如此,血糖的波动仍是难以完全控制的难题。
去年,受到身边朋友健身的影响,我决定尝试通过增加步行量来改善我的血糖控制。最初,我的目标是每天走5000步,但不久后,我在朋友的鼓励下将目标提高到了15000步。这个决定是基于一个看似合理的假设:更多的体力活动会帮助我更好地控制血糖。
开始时,我确实觉得体力和精神都有所提升。每天结束时,满足感油然而生,似乎我找到了战胜病魔的新武器。然而,好景不长,几周后,我开始感觉脚部有疼痛和麻木感。
起初,我将这些症状归咎于正常的运动后疲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疼痛变得更加频繁和剧烈。我的脚越来越不舒服,有时甚至难以入睡。
在家人的坚持和我的日益增长的担忧下,我再次前往医院。详细的检查后,医生告诉我,我患上了糖尿病足症状,这是由于过度的步行导致的下肢血液循环不良。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我以为增加活动能帮我控制病情,却没想到它反而加重了我的并发症。
后续我听从医生的建议,减少了步行量,开始在社区游泳池游泳,并在家中使用固定自行车。这些改变不仅减轻了我的脚痛,也帮助我更有效地管理我的血糖水平。
有人通过走路,确实对控制血糖有益,有人却像周先生一样,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走路,到底算不算降血糖的“良药”?
走路是降血糖的“良药”?坚持每天走路,血糖会“走”回正常吗?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的成年糖尿病(不能根治)患者人数已经超过1.14亿,占到了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约25%。
这意味着每四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因素。
幸运的是,运动作为一种天然、低成本的干预措施,已经被科学研究所证实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的风险。2023年6月,一项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联合开展的研究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引发了广泛关注。
该研究发现,每天进行6分钟的中等至剧烈强度运动,即可显著降低个体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这主要是因为运动(如步行)能够促进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减少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走路,确实算是辅助降血糖的“良药”,但是前提是:走对,别一味瞎走!就拿步数来说,年轻人可以按照5000~10000步/天来进行,而上了年纪的老人可以适当减少。
像周先生出现之所以出现问题,不是走路这种运动方式不行,而是走的太多了不行!我们要量力而行。不过,为什么走路能辅助控制血糖呢?
这种机制在短期内可以迅速降低血糖,而长期坚持则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适量的步行锻炼是非常有益的。
然而,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丧失,他们需要依赖外源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稳定,单纯依靠运动是无法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的。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运动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但在病情较重或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通常还需要药物治疗来辅助控制血糖。
同时,在进行运动辅助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因地制宜”的原则也是十分重要的。每一位患者的基础疾病、血糖水平以及并发症的不同,在制定运动计划时要进行综合的考量。
就比如对于那些存在心血管并发症的患者来说,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能增加他们心脏的负担,因此建议他们选择相对温和的形式进行锻炼;而对于部分血糖波动较大的群体来说,在运动前后要注意血糖监测,产品经运动过度出现低血糖反应。
通过以上我们大致了解了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其不仅能够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还能促进葡萄糖的消耗,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
但运动形式复杂多样,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至关重要,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正是医生们普遍推荐的两种最佳运动方式。
医生推荐:降血糖有两项最佳运动,不妨试试
有氧运动
像我们上文提到的步行,以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跑步、游泳、自行车、跳绳等持续性、节奏性的运动都属于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作用显著,规律的有氧运动能够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平均下降0.5%-0.7%。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初始HbA1c水平较高的患者,通过参与有氧运动,其HbA1c水平的下降幅度可能更大。
例如,在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若患者每周进行100分钟以上的中高强度有氧运动,他们的HbA1c水平有望下降接近1%。
为了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每次进行有氧运动时,其持续时间应超过10分钟,总时长控制在30-60分钟范围内,这样有助于平衡运动强度与恢复时间,同时能够持续刺激心血管系统,促进身体健康。
这个时长范围适用于大多数成年人,有少部分人群可能坚持不下来,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能水平和健康目标进行适当调整。
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深蹲、引体向上、卧推)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显著效果。
研究表明,通过此类运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可平均降低约0.4%。这一变化背后的机制与骨骼肌在血糖代谢中的核心角色密不可分。
在生物化学层面,肌肉细胞的葡萄糖代谢是一个复杂且精细调控的过程,它涉及一系列酶促反应,这些反应共同构成了细胞能量代谢的基石。在这一过程中,糖酵解途径是将葡萄糖分解产生ATP的首要步骤,其中关键酶如己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催化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并伴随着少量的ATP生成。
进入线粒体后,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催化下转变为乙酰辅酶A,随后进入三羧酸循环(TCA循环)。在TCA循环中,乙酰辅酶A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产生NADH和FADH2,它们携带的高能电子将被传递到电子传递链。
电子传递链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它通过一系列膜蛋白复合体的氧化还原反应,将NADH和FADH2中的高能电子传递下去,最终将电子传递给氧气,形成水。
在这个过程中,质子梯度被建立,驱动ATP合酶产生ATP。力量运动期间,肌肉细胞的能量需求显著增加,这促使细胞加速葡萄糖的代谢以满足能量需求。
肌肉收缩时,钙离子的释放和再摄取调控着肌肉纤维的滑动,而ATP则是这一过程的直接能源。因此,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葡萄糖的代谢速率也相应提升,以确保足够的ATP供应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
在力量运动中,由于肌肉活动的高强度和持续时间,葡萄糖的代谢路径被激活,以适应增加的能量需求。糖酵解途径的加速导致丙酮酸的产生增多,而TCA循环的速率也相应提高。
这一系列反应最终导致ATP的合成增加,为肌肉收缩提供必要的能量。此外,力量运动还能通过增加肌肉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进一步优化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提高整体的代谢效率。
医生有话说
苏州王先生通过进行步行运动,确实起到了辅助降血糖的效果;但是,周先生却在一段时间后,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这是为什么?
读完文章的大家应该知道答案了!没错,就是运动强度要合适,走路确实算是辅助降血糖的妙招,不过要走对!当然,大家不要一味追求运动,对于血药控制血糖的人来说,除了合理的运动,药物治疗或许更为重要股票配资风险有多大,患者还是要遵从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的身体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