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0-05 15:28 点击次数:182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次战争正规炒股配资,会像抗美援朝战争一样,令人心里总有一种不圆满的感觉,那么多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志愿军烈士,其遗体至今、也许永远都无法魂归故土。
包括你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是非常幸运的。
我们出生在和平的年代里,从未经历过战争,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红利,拥有着法律赋予的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力。
然而,我们应该铭记的是,我们如今这种自由是过去无数人的牺牲换来的。
所以,我们需要铭记历史,特别是发生1950年的抗美援朝历史。
我们都知道的事情是,百万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但是少有人知道的是,当年我党是在何种困难的情况下,咬着牙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策。
且不谈论当时面临的复杂国内政治形势,经济形势,比如蒋匪,比如军民厌战,比如经济落后。
今天来说说另一件事情,是关于斯大林的。
金日成(左)
在此之前先简单说说朝鲜这块地方,以及金日成和李承晚这两个人。
朝鲜这块地方,其实早在1910年的时候,就已经沦为日本殖民地了,等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的时候,朝鲜已经沦陷35年了。
所以朝鲜人是一直都非常渴望解放的。
然而就像那句老话说的——落后就得挨打,朝鲜人的解放统一之路,还没开始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1945年8月,日本人刚投降还没走呢,朝鲜就被美苏划分成了两半,以北纬38度为分界线,以北归苏联接管,以南归美国接管。
因为当时朝鲜没有一个有影响力的政权,因此即使是脱离了日本统治,也无法自己人来接管。
之后在美国的支持下,南朝鲜成立了李承晚政府;在苏联的支持下,北朝鲜成立了金日成政府。
这两个政权相互仇视,互相对立着,不过好在其背后都有超级大国看着,所以之后两三年时间里,朝鲜半岛还算是风平浪静。
然而,就在1948年12月苏联军队撤出北朝鲜,1949年5月美国军队撤出南朝鲜时候,一切都开始发生巨变。
首先挑起事端的是南朝鲜的李承晚,1949年1月到4月,当时美军都还没走完,其就已经在三八线附近,多次挑起军事冲突,还秘密调集了多达4万人部署在三八线附近。
李承晚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趁着苏军撤出吞并金日成部队,然后统治全朝鲜。
就当时的情形而言,李承晚优势很明显,有着美军留下的六个师,那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经受的是美式训练。
而金日成只有三个师,别说装备十分落后,都是日本留下的老式旧步枪,就连这三个师的很多干部,还是金日成从中国抗日战场带回去的朝鲜族官兵,当地招收的朝鲜新兵更是缺乏正规军事训练,战斗力根本比不上李承晚。
所以在这样的军事力量对比之下,金日成面临的压力自然十分巨大。
于是他想到了向苏联求援,之后金日成多次亲自前往苏联面见斯大林,希望苏联能够帮助他,最好是订一个苏朝友好同盟条约。
不过,斯大林因为担心美国借此发难,拒绝了金日成的同盟请求,只是口头答应会给他一定的军事援助。
也许是为了达到双保险的目的,金日成于1949年5月,又亲笔写一封求援信,委托一个叫金一的特使,带到了当时北平毛泽东的手里。
看到这封署名金日成的求援信,毛泽东明确表示,“一旦情况需要,中国就会派兵与你们并肩作战。”
之后南北朝鲜在三八线附近,爆发了多达千起军事冲突,眼看着冲突规模可能升级,1950年5月13日,金日成秘密访问中国。
面对北朝鲜的灭亡危机,金日成心里十分焦急,因为他担心美帝国主义会介入朝鲜。
对此我党毛泽东再一次明确表示,只要帝国主义越过三八线,我们一定会打过去。
“一旦朝鲜境内爆发战争,我们打算在鸭绿江边摆上三个军,帝国主义如果不干涉,没有妨碍;帝国主义如果干涉,不越过三八线,我们也不管;如果过了三八线,我们一定打过去”
对于我党的这一表态,之后斯大林曾于1950年7月5日,委托苏联驻中国大使罗申转告我党,明确表示将会为我赴朝作战的部队提供空中掩护。
这是斯大林第一次向中国领导人承诺,其将会为中国援朝部队提供空中掩护。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南北战争爆发。
坦白说,当时如果外界力量都不介入,就是南北朝鲜自己打内战,李承晚应该不会是金日成的对手。
毕竟金日成后来拿到了苏联的飞机大炮等装备,更加关键的是,北朝鲜部队很多人都经历过中国抗日战场,他们的战斗经验杠杠的。
事实也确是如此,在朝鲜战争开始的三个月时间里,李承晚被打得屁滚尿流。
然而天不遂人愿,正当金日成打得顺风顺水的时候,美帝国主义介入了。
1950年9月15日,美军大部队在南朝鲜的仁川登陆,将已经打到三八线以南的北朝鲜军队,被一刀砍成了两半,朝鲜战场形势发生巨变。
在此危险情形下,金日成于9月28日,亲自书写了两封求援信,一封给斯大林,一封给毛泽东,基本内容都是请求支援朝鲜。
我党收到这封求援电报的时候,是1950年10月1日,当天正好是新中国成立一周年。
与此一同收到的,还有斯大林的电报,内容是关于斯大林对金日成求援信的看法。
斯大林在电报里提出了一个方案,由中国派军队,以志愿军名义赴朝鲜作战,同时由苏联方面给予提供武器和空中支援。
这是斯大林再一次向我党承诺提供空中支援。
之后关于是否出兵援朝问题,我党内部召开了民主会议,接连讨论了好几天。
出人意料的是,会上大多数人都不同意出兵,主要是考虑到中国百废待兴,不宜出国打仗等困难。
不过后来,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力排众议,下定决心抗美援朝。
因为在毛周等人看来,虽然经济困难,但是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必须要援助朝鲜。
中朝唇齿相依,山水相连,有着多年的并肩作战的传统友谊,如今邻国蒙难,我们何尝有见死不救的道理。
对此,毛泽东说了一段非常有分量的话,
“我们出兵参战的困难确实很多,但是,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中国人民不能眼看着美国 侵略者对其肆行践踏而置之不理;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我们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于是在10月8日,毛泽东正式下令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准备赴朝作战。
当然,我们也不傻,美军有飞机有大炮,我们虽然人多,但是没飞机掩护的情况下,绝不敢盲目往上冲。
于是,就在10月8日成立志愿军的当天,我党下令周恩来和林彪等人,紧急飞抵莫斯科,跟斯大林讨论空中支援的问题。
之后周、林等人在黑海海滨的一个疗养院里,见到了斯大林,这就是“黑海会谈”。
周向斯大林提出了空中援助的问题,斯大林表示飞机掩护是可以的,但是转而表示,时间可能不会很快,需要至少两个月,表示苏联空军对此还没有做好准备。
此外还明确表示,苏联空军即使出动,也只能到鸭绿江边,不能配合进入朝鲜。
这是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巨大变化,本以为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结果现在闹了这么一出,周、林等人不敢自己做主,立即向中央做了汇报。
收到此电报后,毛泽东思考了很久,这确实是一个很意外的变化。
要说斯大林为何临时改变主意?
所谓的没准备好显然是托词,据记载苏联空军当时早就在附近集结待命了。细说起来可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忌惮美军,担心美苏因此爆发直接冲突,万一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是非常不愿意看见的。
其二可能是希望中国先行一步,看中国军队在朝鲜打不打得下去,借此给莫斯科在时间和空间上留下回旋的余地。
为谨慎起见,毛遂命令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紧急赴北京商谈。
彭德怀到了北京之后,我党召开了紧急会议。
在会上我们达成了一致意见,我军还是得出兵朝鲜,就是所谓的“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就这样在没有任何空军援助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19日,正式赴朝作战。
苏联空军最后决定赴朝作战是1950年11月1日,在鸭绿江上空第一次参加了空中战斗。
对此,毛泽东、周恩来曾在上世纪70年代初回忆时,说起过
“我们只要他们空军帮忙,但他们不干”
“最后才决定,不管苏联出不出空军,我们去。”
抗美援朝是我党在危机重重的情况下,做出的艰难决策,对比苏联的出尔反尔、瞻前顾后,我党对于赴朝作战一直都是坚定不移的。
中朝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正规炒股配资,中朝人民把这种友谊形容叫“献血凝成的”。